近日,一名21岁的德国姑娘在中国网络上引起了强烈关注。因为这位过去1年里一直在勇敢驳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抹黑,并为此遭到了大量网络暴力的女孩,居然遭到了一家德国大媒体,以及一家与欧美政府关系紧密的西方智库的联合绞杀。
更为过分的是,这名德国女孩其实曾与那家抹黑她的德国媒体的记者,进行过一番相当坦诚的沟通,因为她认为这些人对中国的偏见只是因为无知,通过沟通或许能改变他们。
这位德国女孩名叫海雯娜(Navina Heyden),自去年3月在境外社交平台“推特”上开设了账号以来,这个从小喜欢中国文化,来过中国,还喜欢看欧洲杯和画漫画的德国姑娘,就一直在“推特”上驳斥着许多西方媒体和势力对于中国的抹黑和歪曲。
比如,在6月22日时,她就曾发帖斥责一些德国媒体对欧洲杯赛场上的中国广告商抹黑进行抹黑的做法,称这反映出了西方一些人对于中国崛起的歇斯底里。
而在之前西方媒体和势力抹黑中国香港和新疆的情况时,她还因为驳斥了这些颠倒黑白的声音,遭到了乱港分子和分子的网络暴力骚扰,甚至她的一些个人信息都被泄露。
但面对这些人身攻击和暴力威胁都没有害怕过的海雯娜,最近却被一家德国大媒体的做法,深深地伤害到了。
从一段知情人士提供给我们的视频来看,这家名叫《世界报》的德国媒体前不久主动找到她,希望了解为何她会对中国这么友好。
虽然海雯娜清楚这些德国媒体对中国都有强烈的偏见,但由于主动接触她的记者表现得十分“友好”,使她认为或许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将她在网上遭到一些分子霸凌的经历公之于众,让这些记者意识到他们之前报道中的错误。于是她便同意了接受采访,并邀请了几个与自己一样对中国的看法与西方媒体存在很大不同的朋友一同加入了进来,与三名该报的记者一起搞了一场视频对话。
同时,海雯娜还对这些记者提出了几个要求,比如任何涉及此次采访的内容都要给她过目后才可以发,并且不得对她和她朋友的发言断章取义,否则她不会授权该报使用。
可让海雯娜震惊的是,在这次采访之后,《世界报》最终刊发出来的内容却根本不是他们这次采访的内容,而是通过“去人性化”的描写,将这位有血有肉的德国小姑娘,抹黑成了一个帮中国政府做“政治宣传,去“渗透和影响”德国的危险分子。
目前,被《世界报》的三名记者的做法深深伤害到的海雯娜,正在准备起诉该报,认为该报及其三名记者的做法侵犯了她的权利以及德国的相关新闻出版规定。
然而,耿直哥从接近她的人士处得知,这个案子目前却并没有德国的律师愿意接手。
另一方面,这起恶劣的事件,也给很多拒绝被西方媒体洗脑,愿意为境外为中国澄清事实的外国民众,敲响了这样一个警钟:即便你们本身是外国人,甚至是西方人,只要你们敢在西方的舆论场上说出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真相,你们就会像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一样,被西方媒体立刻“剥夺人性”,然后被妖魔化成一个个没有灵魂的、危险可怕的中国政府的“宣传机器”。
所以,即便他们“友善”地找到你们,你们也得对他们保持十足的警惕,警惕这种伪装下的他们的真实目的和议题,不要以为简单的沟通就能改变他们。
因为,通过知情人士提供给耿直哥的相关视频和文字资料,以及耿直哥自己的调查,我发现了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情况:这些曾经面带笑容地找到海雯娜,希望采访她的德国记者,其实早就已经决定好了他们要写的文章内容是什么了。而采访海雯娜,只是为了去引诱她进入他们已经布好的局,好进一步去搜集那些可以抹黑海雯娜的“线索”。
比如,在整个采访沟通的视频中,那三个德国记者几乎面无表情,对海雯娜等人指出的德国媒体在报道中国时的问题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只是在按照他们“既定”的“报道方向”,在问她的账号是怎么在2020年3月开通后,很快就得到了那么多关注的。
又比如,6月9日,《世界报》的一名记者突然又给海雯娜发来了一大堆繁琐问题,询问她的推特账号为什么能那么快“出名”等等,并让她在6月11日以内答复。当时,海雯娜的回应是,她正在准备考试,希望对方宽限一下时间。
可《世界报》不仅拒绝了这一合理的要求,而且就在次日(6月10日),一个其实早就与《世界报》在此事上存在合作关系的英国智库“战略对话研究所”(ISD),还直接发布了一篇抹黑海雯娜的文章,称这篇文章是与《世界报》撰写的。
这也更加直观地证明了,采访海雯娜,只是《世界报》的记者在为他们已经基本写好的这篇抹黑她的文章,进行的一次“钓鱼执法”罢了。
另外,虽然海雯娜也准备了一些防备这些记者暗算自己的方案,比如要求他们发稿前必须把采访中涉及自己的内容给自己,不能断章取义自己的话。可《世界报》阴险的记者,却在回信中偷换了概念,称“涉及你的原话部分会给你看”。
而在最终的报道中,《世界报》则干脆把所有海雯娜在此次采访中的原话都省略掉了,改为了间接引语和记者自己的描述。毕竟,这样一来,他们的记者就不用再把文章给海雯娜看了。
总之,一家德国大媒体,以及一个与欧美政府关系紧密的智库,这么两个大型的机构,却用如此卑鄙阴险的手段,去对付这么一位没有任何背景后台的德国女孩,可见这些势力,已经丧心病狂到了什么地步!
当然,海雯娜并不是此事中唯一的受害者,我们许许多多中国网民,以及中国的外交官,也是受害者,也像她一样,遭到了《世界报》和“战略对话研究所”那种“去人性化”的歪曲和抹黑,把只是希望说出真相,只是不希望别人胡乱抹黑自己国家,有血有肉的我们,都统统歪曲成了一个个极权政府的“政治宣传机器”。
这种对中国人带有强烈“种族主义”色彩的“去人性化”乃至“非人化”的抹黑,也是西方媒体在妖魔化中国时最常用的一个套路了。而这,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破除的一个重要的话语陷阱。
这项被誉为“新理论带来新发现的典范式研究”,不仅展示了计算生物学对相关领域的促进和推动,也为进一步研究和确定所有人类出生地提供了关键线
9月1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针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出台的专门区域性法律。
记者31日从科技部获悉,截至8月16日,今年科研助理岗位已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超12.5万人。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31日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分别有583位和655位科技工作者被确认为增选有效候选人。
近日,中国科协与教育部联合印发了《“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旨在真正用“活”科学教育资源,培育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
目前,除了具有化感作用的作物可以分泌酚酸外,农作物秸秆在发酵后的代谢物质中也含有大量酚酸。
“我们的‘人形机器人智能多模态交互系统’,是集人机交互、指令理解、自主规划、任务执行等技术于一体的智能系统。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顶层设计基本形成、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实施,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据悉,目前除北京、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已于2017年批准不再报批外,其他所有省级规划和新疆兵团规划已全部报国务院,其中江苏、广东、宁夏等省级规划已经批复。
通过靶向赤霉菌致病或毒素合成相关基因获得弱毒菌株,可以高效防控小麦赤霉病。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双重激励下,我国标准物质行业得到快速迭代和规模化应用。
通过与实验站深度合作,他们最终获得各类表征数据完全吻合的实验结论,相关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引发全球关注。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
今年4月16日,我国首颗降水测量专用卫星风云三号G星发射升空,其主载荷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704所研制的我国首套星载Ku、Ka双频降水测量雷达。
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成立三周年暨院士科普工作室座谈会近日在湖北武汉举行。
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天文学家艾格斯蒂娜·菲洛科莫领导的团队,借助费米卫星望远镜捕捉到了这颗婴儿恒星“发脾气”喷出的伽马射线